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法相济、固本图新”的办院理念,聚焦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地方性、应用性”办学定位,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项工作成绩喜人。
坚持党建+引领 为党育人展现新风貌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高标准,严要求,抓载体,促提高,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院党委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精神,开展了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党委成员带头宣讲,共组织了80多次中心组学习等学习、宣讲活动。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模式,开创党建+的新方式。采取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导师制”,“党建+双进双服务”活动,深化立德树人培育机制,发挥榜样作引领作用,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党建人物和事迹,如首届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金牌教授聂火云博士、江西省赣鄱先锋“一心为民好支书”邓超老师、海洋之神590登录入口第一位为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林伟鑫等优秀人物,此外,2017年3月16日江西教育电视台《党建好声音》栏目专题报道了政法学院4+1的思政教育模式,展示了政法学院为党育人的新风貌。
政法学院开展师生党史知识快问快答活动
江西教育电视台《党建好声音》栏目专题报道《“4+1”的活力》
15级知识产权班林伟鑫为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
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大爱育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千方百计解决师生群众实际困难。2021年争取社会资金42万元奖教助学,如北京中伦文德(长沙)律师事务所在该院设立“中伦文德奖教助学金”共25万元,江西鸿韵律师事务所设立助学金2万元,江西甘雨律师事务所设立“甘雨奖学金”20万元,宜春市渝升电梯公司捐资10万,专门用于奖励该院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考取研究生的优秀毕业生,切实为师生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江西鸿韵律师事务所捐资助学现场
江西甘雨律师事务所奖学金颁奖仪式现场
坚持固本图新 学院发展结出新硕果
十年来,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沉着冷静锐意进取,在人才引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服务社会、对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可圈可点的业绩,为政法学院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10年来先后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引进博士18人,使教师队伍中博士的比例超过30%,师资队伍的结构改善、实力大大增强。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学科研队伍。最高峰时期,学院拥有博士20人、教授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金牌教授1人,陈红艳老师在复旦大学如期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回校,此外,还有邓超老师、宋莉娜老师正在攻读国外的博士学位。
科学研究成果喜人。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政法学院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刊32篇,人大复印资料8篇。出版著作60多部,中标国家级社科课题6个、省部级课题35个;地厅级课题77个;横向项目26个,合同到账经费1000余万元,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序号 | 项目 | 姓名 | 时间 | 级别 |
1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问题研究 | 周黎鸿 | 2014年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 |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调查及其推进机制研究 | 涂平荣 | 2015年 | 国家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 |
3 | 政府购买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服务研究 | 易斌 | 2016年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4 | 近代以来社会转型进程中西北回族经济网络研究 | 蔡宇安 | 2017年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5 | 江西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研究 | 聂火云 | 2008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6 | 教育券与随迁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研究 | 李志友 | 2009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7 | 义务教育均衡推进中公立学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 周辉 | 2010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8 | 读者隐私权保护研究 | 易斌 | 2010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9 |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内部行政程序规制 | 罗许生 | 2015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10 | 注册制实施背景下证券公共执法与私人诉讼动态平衡的实现机制研究 | 李激汉 | 2016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11 | 基于历史记忆建构的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培育路径研究 | 康立芳 | 2017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
12 | 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之衔接研究 | 聂火云 | 2018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13 | 考试作弊犯罪新规定实施中法律适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周辉 | 2018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
政法学院教师承担部分国家社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学科专业及平台建设成果丰硕。学院先后获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海洋之神590登录入口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江西省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中心、江西省“法律明白人”培训基地、江西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四个省级研究平台;“十二五”重点学科——伦理学、“公共管理学”被遴选为学校“十三五”一流学科成长型学科,“法学”被遴选为学校“十四五”高峰特色学科,成为学校申硕重点资助专业;从2015年到2017年,该院先后有三个专业参加了第一轮全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三个参评的专业都位居同类专业的中上,法学在参评的15所学校中排名第七,思想政治教育在参评的6所学校中排名第三,公共事业管理在参评的10所学校中排名第五,成绩来之不易。
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该院讲学、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活跃院内学术氛围,拓展学院师生学术视野。
服务地方发展有特色。学院依托学科优势,一批专业人才被遴选为政府法律顾问、社会风险评估专家、理论宣讲专家库成员,分别参与起草制定了《宜春市垃圾分类条例》、《宜春市市民文明促进条例》,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咨政服务;学院连续7年承担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定点包村帮扶工作,郑利华老师参与上高斜溪村精准扶贫工作,受到原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的亲切接见。
坚持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新突破,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积极参与国内各项专业竞赛,成绩斐然。该院学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方案设计与决策对抗大赛(哲寻杯)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重视实践教学,团学工作特色鲜明。政法学院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报告2篇(全省只有2篇),2018年全国三下乡最具影响好项目,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投身劳动实践,丰富传统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周、劳动教育课等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学院“法随青动·与法同行”普法宣传社会实践项目在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中,入选“最具影响好项目”,这是全校唯一一项,江西省高校仅有10项。
学生培养质量过硬,毕业生考研形势喜人。十年来先后有一批学生考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央党校等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每年有一批学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村官和教师;2022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23人,通过法律执业资格考试50人,通过率近50%,通过教师编制考试23人,录取率达43%,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录取人数达18人。
十年砥砺谱华章,风劲扬帆再启航。政法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融入国家和江西新时代发展大潮,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奋勇争先,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以高质量的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供稿 政法学院
编辑 何杰
审核 敖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