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各类媒体和有关团体带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对革命老区建设的满腔热情,用脚力践行责任、用眼力发现真实、用脑力深刻思考、用笔力诉说真情,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全方位、多层次做好宣讲宣传,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实效、走在前列。
上下宣讲“声声不息”。身在红土圣地,学史处处有声。全省上下依托“十百千宣讲团”、“赣鄱劳模宣讲团”、“青年讲师团”、“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社科大讲堂”“老干部宣讲团”“老兵宣讲团”“国防教育讲师团”等平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让实践中心成为党史“阵地”。省委宣讲团“七一”前在11个设区市和赣江新区、7家大型省属国有企业、27所高校等举办党史专题报告会60场,直接听众和通过视频形式收听收看的干部群众达4万多人;“七一”至八月底,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64场,直接听众约2万人。江西日报社大江网打造江西党史学习教育官网,整合全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多形式立体化反映各地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反响和感人故事,为全省党员干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更为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素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红土地奋进新征程凝聚强大力量。南昌大学开展“信仰之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基层,共组建10余支党史宣讲重点团队、100余支社会实践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邻里中心、中小学课堂等场所,面向党员群众学生开展了100余场宣讲活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建“最美军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44名“最美军嫂”走上讲台,向基层一线、向驻地官兵、向广大群众,讲述党的历史,畅谈学习体会。共青城市成立以乡贤“五老”、“垦二代”、百姓“名嘴”、脱贫励志户为主体的“土专家”党史宣讲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党史宣讲“六进”活动,使党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海洋之神590登录入口遴选了30名党史教员,通过“1+N”的方式与宜春经开区67个企业党组织和30个企业联合党支部结成对子,每月进驻结对企业开展党课开讲、党史宣讲、上思政课等活动。煌上煌集团邀请宣讲团成员作专题宣讲,并结合企业实际及业务特点,精心办好基层支部“微课堂”、智慧党建“云课堂”、社会实践“大课堂”三堂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长短视频“频频有料”。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三湾改编》由江西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吉安广播电视台、井冈山西江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于7月19日全国公映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江西广播电视台开拓创新形式,发挥融合传播优势,全力打造红色题材播出季,推出《闪亮的坐标》《闪耀东方》《跨越时空的回信》第四季,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理想高于天、人民重如山、名利淡如水、意志坚如钢、纪律真如铁”的精神内核,用一个个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百年党史。《都市现场》精心打造《“哈姐”出动》《“岩”出必行》两档品牌节目,通过体验式采访,回应群众关切,帮忙、跑腿,热心解决群众“心头”事。两个专栏“用真诚架起了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发挥出媒体舆论监督的职责,实现了媒体影响力和政府公信力的双赢”。省委组织部、萍乡市委组织部联合推出原创MV《生日的祝福》,以时空交错的手法和质朴动听的歌声,表达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省委宣传部制作推出江西本土原创歌曲《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主题MV,机关党员干部深情唱出对党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展现江西宣传战线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景德镇珠山区推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老战士系列访谈》融媒体节目,老战士们用亲身经历讲述烽火岁月,教育年轻一代。靖安县利用“微信直播”、“学习强国”课程、短视频等搭建“指尖课堂”,并指导流动党支部开展党员日常教育培训,确保流动党员学习党史“不掉队”。
厚书薄纸“笔笔生花”。挥毫泼墨颂党史,妙笔生花赞英雄。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潜心习作,倾情创作,将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祝福、对未来的期许通过一部部精品力作呈现出来。《百年党史中的“江西红”》一文在《江西日报》“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专栏发表后,被新华网、中国江西网等媒体转载,阅读量超100万次。“七一”前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图书《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简史》《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大事记》《永恒的力量》正式出版发行。三部书全面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江西红土地的历史性巨变,是江西省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最新体现,为推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实效、走在前列提供了重要的地方党史学习素材。《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由省宣传文化系统合力打造,选取了相对立体的涵盖江西特色文化基本面的《红色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等12种文化,是挖掘利用江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务实之举,也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现代传承弘扬“枝繁叶茂”打下了基础。省文联、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百年赣鄱耀中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西省大型美术书法诗词创作展,用100件美术作品、100件书法作品和100首诗词讴歌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领导开展革命斗争、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文艺之美辉映党史之光。观展的党员干部表示,这既是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视觉盛宴,更是一堂沉浸式的党史学习体验课。抚州市委选送的《论中国共产党化“危”为“机”的成功实践及其宝贵经验》,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理论文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简报》近百期,有效引领了党员干部学、思、悟、践,大家一致反映,《简报》带给大家的不仅是党史知识,更有思想升华和党性锤炼。
大小舞台“台台出彩”。全省各级组织和文艺工作者编排创作、深情演绎的红色剧目,用立起来的角色讲好中国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占领阵地,用多元小切口呈现时代大主题,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江西文演集团整合各方资源,创排歌剧《山茶花开》、京剧《望红关》《碧血慈云》、杂技剧《山上那片红杜鹃》、木偶剧《红星照我去战斗》等5部精品剧目,在全省进行汇演;演出一批红色经典剧目,其中,《支部建在连上》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并进京演出、全国巡演。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师生和分队的中小学生在弋阳感受方志敏精神,学习方志敏故事,创作群诵《错过·永恒》;在瑞金市华屋村,聆听革命后代讲述华屋十七棵青松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创作红色情景剧《十七棵信念树》;为了缅怀袁隆平院士为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所做的贡献,创作话剧《妈妈稻子熟了》。通过这些创作活动,让党史故事变得鲜活生动,让百年党史深入人心。省社联将党史展览搬进地铁2号线,打造“百年党史江西篇”主题列车,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重点展示江西“三大摇篮、一个策源地”等革命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让乘客在轻松愉快的地铁之旅中重温红色记忆,接受革命精神洗礼。鄱阳县创作和编排红色革命题材赣剧曲目《红星恋歌》和《生命至上》,以赣鄱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赣剧艺术形式,组织县赣剧团深入全县各地农村589个戏台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广大群众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莲花县用“活”本地红色资源,在“复苏红色记忆”活动中创作《将军农民甘祖昌》《刘仁堪》《莲花一支枪》等一批红色文艺作品,用“新方法”讲好“老故事”,让人们更能身临其境,让革命精神更能跨越时空展现独特魅力。
一个个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宣传平台,一个个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的传播阵地,让党史学习有机融入人民的日常工作生活,成为红土地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加油站”,办实事、开新局的“蓄能池”。( 作者:潘瑀 省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二处处长、王迎春 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二级调研员)